为了给我省品牌农业科学发展搭建政策解析、思想交流、经验分享的平台,8月12日下午,由省农委、吉林日报社、省粮食局、省畜牧局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·吉林品牌农业高峰论坛在长春农博园举行,这也是我省举办的首个以品牌农业为主题的论坛,旨在创新农优品牌,提高农品价值,推进吉林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,促进农民增收,农业增效。
省农委主任李国强在致辞中指出,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显著特征,是衡量区域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。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,吉林必须补齐优质农产品缺少知名品牌这个短板。补齐短板,应从“提高认识,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;从实际出发,实施重点突破;发挥职能作用,创造良好环境;培育壮大主体,打造龙头骨干”四方面入手。
各地应立足本地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特色,选准实现路径,通过优先抓好公用品牌、突出特色、注重品质提升等思路,由易到难,重点突破,不断提升吉林优势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。与此同时,必须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,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。只有培育一批行业内的领军型企业,我们的品牌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远、更扎实。吉林农业的品牌建设之路,必须要完善行业协会、产业联盟的建设、扶持壮大龙头企业,同时,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和农户创建知名品牌,对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品牌,要重点培养、重点推介、重点保护,从而培育壮大主体,打造龙头骨干。
论坛期间,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、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分别做主旨发言,省粮食局副局长杨光、省参茸办主任孙振天、烟台苹果协会会长姜中武、吉林精气神公司总经理孙延群做主题演讲。专家们深刻剖析中国品牌农业发展态势及建设现状,解析品牌农业建设的“痛点”和“难点”,并为吉林农业品牌建设“问诊把脉”。
近年来,我省加大品牌农业建设力度,通过注册地理商标,搭建电商平台,探索产业联盟发展模式等方式,不断推进农业企业实现品牌升级、产业飞跃。其中,吉林大米、人参、杂粮杂豆、畜牧等具有地理标志特色的农产品逐渐“唱响”全国。
下一步,我省将以提升产品质量、畅通流通渠道、做好宣传推广、加强政策支持为着力点,在继续整合本土一般品牌、引进外埠知名品牌的基础上,不断做优各地特色品牌、做大做响公用品牌,擦亮“吉”字招牌,助推吉林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。 (丁晓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