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传承传统雪糕工艺 让小奶油再现长春》后续报道
新闻回放
13日,长春晚报记者接待了两位来访者,分别是63岁的江泽华和60岁的赵淑英,她们是长春饭店的老员工。她们向记者讲述了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的故事,想通过《长春晚报》告诉市民,现在沿街叫卖的“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”和长春饭店没关系。她们还告诉记者,现在掌握小奶油雪糕生产技术的长春饭店员工还剩下5位,且平均年龄为65岁,大家有个心愿,想在有生之年让传统雪糕工艺能得到延续,让小奶油雪糕的老味道再现长春。
长春晚报记者 袁帅
近日,本报关于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的报道,受到许多读者的关注。截止到16日,共有20多位读者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,咨询合作事宜。
心声:期待小奶油重启
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。“当年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口味纯正,供不应求。赶上一批卖完了,顾客就要排队等着雪糕从模子里取出来。”长春饭店工作人员江泽华指着长春饭店一侧的一排房子说,这就是当年生产“小奶油”的厂房,她的神情满是自豪与怀念。
不只是长春饭店的员工怀念“小奶油”,也有很多读者怀念它。16日,读者李女士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。“听说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要重新生产了?”李女士问。当听记者说目前有这个想法但还没有具体执行时,李女士有些失望。“我以前经常吃‘小奶油’,心里一直惦记着。如果‘小奶油’重新生产了,你一定要告诉我啊!”李女士说。
合作:一连串问题要考虑
有20多位读者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咨询投资合作事宜,他们一是对“长春饭店”这个招牌有信心,二是对长春的冷饮市场有信心。
读者张先生说,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是长春本土品牌,也是老字号,承载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和历史,也是很多长春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。据他了解,长春大部分的冷饮市场被外来冷饮占据,要想改变这一局面,就需要长春商家励精图治,根据市场需求,开发生产口味纯正、适合长春人的雪糕。
对于合作一事,张先生接连问了很多问题,“具体怎么合作?厂址选在哪里?需要多大面积?人员怎么分配?如果是先进的流水线,这些老员工是否会操作?重现老口味是否需要以前的手工工艺?日产量多少?成本多少?市场价多少?利润分红怎么分配?”
重启:先注册商标再合作
每个城市和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文化,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中,文化对拉动经济通常起着一定作用。江泽华说,不论从文化还是经济上看,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都有着潜在的市场。对于关注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的人,江泽华表示感谢。
上个世纪90年代,市场上的雪糕多了起来,为了保护品牌,长春饭店注册了“长春饭店”商标。1992年,长春饭店还给小奶油雪糕注册了外形为水滴的商标,该商标2002年到期。2010年1月14日,长春饭店准备继续注册水滴外形的商标,但该商标却被别的商家抢先注册了。
江泽华表示,目前长春饭店打算先注册“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”的商标,然后再与有合作意向的人洽谈,希望让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早日重启。
新闻快评
找回长春味道
王者东
人,是味觉动物。一种老味儿,维系着一个人的嗅觉,维系着一个城市的记忆。
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,尘封许久的市民共同记忆被本报记者打捞,在一张与城市同名的晚报版面间显影。其实,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不仅仅是63岁的江泽华和60岁的赵淑英这两位跨越世纪老员工的记忆,不仅仅是一个饭店的记忆,而是几代长春人的记忆。在本报的引领下,这座城市的市民集体完成着一场如歌的岁月叙事。
如今,众多长春市民、商家对真正长春饭店小奶油雪糕的追忆、呼唤,足以体现了这一点。曾经,在我们味蕾上创造了盛夏凉爽记忆的小雪糕,因为历史的、体制的、人为的原因,被遗忘了、亵渎了。如今,众人捧柴、大家发力,希望历史能原谅我们曾经的无知,让真正的长春味道回归这座城市。
|